幼兒學鋼琴只要每天監督孩子,讓孩子堅持練習就可以了嗎?當然不是,不然為什么還是有那么多的孩子無法學好鋼琴呢?藝朝藝夕鋼琴老師指出,家長可以不會彈琴不懂音樂,但是一定要有方法的陪孩子練琴,不然事倍功半。
下面,小藝整理了這幾件家長不能做的事情!
1、不要兇孩子
孩子練琴的時候偶爾可能會犯錯,比如手型不好,節奏錯誤,出現錯音等,家長要記住,這個時候千萬不能兇孩子,用一些憤怒的言語刺激孩子。
要知道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限的,尤其在面對他們非常信賴的爸爸媽媽時,一丁點的否定言語都有可能擊潰孩子的心理防線,讓孩子對學習、對琴產生排斥心理。
2、不要打斷孩子
一般家長都會有一種觀念“小孩子懂什么,還不都要我來教”。
所以孩子練琴時會忍不住從旁“指導”:注意指法、看譜子、節奏跟上啊……這樣“牽著走”模式的指導其實是在拖后腿。
我們要相信孩子的學習能力,他們練習時都會有自己的目的和安排,中途隨意的打斷會讓孩子失去目標。
家長們可以在出現錯誤時幫忙記下,等孩子練習一遍結束后再提出自己的意見,適當的引導孩子,讓他們自己發現錯誤。
3、不要阻止孩子思考
任何學習的過程也都是思考的過程,學鋼琴也不例外,建議家長們在孩子練琴時不要“說太多”:不要對孩子練習時的錯誤說太多。
我們可以指出孩子的錯誤,但不要明確是什么錯誤,更不要指導他們如何解決。讓孩子自己思考,錯在哪,該怎么改正。否則會讓孩子形成深度的依賴心理,喪失獨立思考的能力。
4、不要采用“盯人”策略
籃球場上有種戰術叫“人盯人防守”,有效限制對方的行動,奪去場上控制權,多數情況下都非常有效。但是對孩子,這種方式并不適合。
因為練習時家長們緊盯不舍的目光會對孩子的心理形成壓迫,而且這種方式也會耽誤家長們的個人時間,對孩子和家長都是負擔。
所以,當孩子養成了自主練琴的習慣之后,家長們可以在同一空間內做自己的事情。
這種距離既不會讓孩子形成孤獨感,也不會浪費個人時間,爸爸媽媽們只需要每隔20分鐘、15分鐘檢查一下練習狀態即可。
看著似乎并沒有多難,但是小藝想說,堅持落實下來并不輕松!尤其是第一點“不要兇”,很多家長,眼看著孩子一個錯誤犯八回,要想不生氣真的難。但生氣并不能解決問題,很多時候會讓孩子蔫吧的。所以,孩子咨詢專業的鋼琴老師,用科學的方式引導孩子練琴吧!


